两个协会通过召开“家电用陶瓷内胆生产应用情况研讨会”,得出结论认为,紫砂陶发源于宜兴,但从陶瓷科学的角度,利用宜兴产区以外的黏土原料,通过配方的调整,一样能制作出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与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昨日透露,通过邀请全国部分高校、陶瓷科研院所、国家陶瓷质量检验机构、企业等单位专家召开的“家电用陶瓷内胆生产应用情况研讨会”可得出结论:适当添加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镍生产陶瓷产品,是一种稳定成熟的生产技术,合格的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研讨会还强调,紫砂陶发源于宜兴,随后全国各地利用当地原料陆续开始生产,逐步形成了日用陶瓷的一个重要品种。从陶瓷科学的角度,利用宜兴产区以外的黏土原料,通过配方的调整,同样可制作出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品。
昨日,紫砂煲产品的创始人――佛山简氏依立电器公司董事长简广则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造成行业目前局面混乱的原因,是因为“紫砂”定义没明确,缺乏相关的细化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前外界一致认为的紫砂矿“稀缺”的论调,简广认为并不准确。“中国的紫砂泥含量足以支撑工业化制造紫砂煲几百年,紫砂矿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简广反复强调,“即使是最贵的紫砂产品,其紫砂原材料价格也就几元钱一斤,价格是不是昂贵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成形的工艺”。
简广随后带领记者来到位于番禺区禺山西路的大夫山一角,指出该处存在的赤褐色泥土都是紫砂泥。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亚运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大夫山的该处山体已呈现大片切面,在的切面上,赤褐色泥土面积规模不小。简广表示,他已经通过公司的实验室对这些泥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做多元化的分析,结论就是这些泥土就是“紫砂泥”,并且已经在实验室成功制作一个紫砂煲。
记者随后向此前来过这片山体考察的江西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王平求证,王平证实,该处泥土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与宜兴的紫砂成分“非常相近”,王教授透露,事实上包括广东在内的江南地区,这种紫砂泥都很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