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IDUCTS

书写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发展新篇——东北国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线故事

我要询价

时间: 2024-04-15 04:42:58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描述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辆地铁车、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轮船……雄厚的工业基础,让东北地区在中国工业史上书写了辉煌过往。

  进入新时代,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核反应堆能承受压力的容器、“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等一批大国重器又在东北诞生,续写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绚烂篇章。

  深冬的松花江畔滴水成冰,吉林化纤的车间里热闹又繁忙。一捆捆白色的碳纤维原丝整齐排列在生产线上,经过氧化、低温碳化、高温碳化等工序,被加工为黑色碳丝,缠绕在滚筒型装置上。

  工人在吉林化纤集团国兴碳纤维公司生产车间整理碳纤维原丝(2022年10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颜麟蕴 摄

  立志打破被动局面,吉林化纤下决心研发出属于中国的碳纤维。由于技术封锁,研发碳纤维材料没有一点资料可以借鉴。“别人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研发原丝连‘石头’都摸不着。”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丝技术负责人陈海军说。

  这是2021年6月24日在航空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拍摄的“鹘鹰”战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事辍者无功,耕怠者无获。航空工业的每一步,背后都是成百上千项技术的突破创新。东北国企坚持不断啃下创新“硬骨头”,持续不懈推出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

  其中,被视为“核电之肺”的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就是哈电集团携手高校、研发机构等十年磨一剑,按照2400多张设计图纸铸造成的“大国重器”。

  在鞍钢股份炼钢总厂集中控制中心,十几名技术工人紧盯几十块电子屏幕,“隔空”操作几台超百吨转炉的运转。附近的生产车间内,一个个钢包装满上千摄氏度的铁水,经过扒渣、脱硫等工序倒入转炉,精炼成钢,整个现场却很少看到工人身影。

  这是2021年4月20日拍摄的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鞍钢股份炼钢总厂三分厂生产车间。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钢厂、汽车厂曾是“傻大黑粗”的代名词。不过对于鞍钢集团、中国一汽、中国一重等见证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东北老牌国企来说,智能设备取代人工值守,生产正慢慢的变智慧和精细。

  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解放J7智能工厂内,智能机器人进行车辆玻璃装配及涂胶工作(2023年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近年来,东北三省加大力度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辽宁省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吉林省围绕“智改数转”,力争实现规上工业公司主要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培训全覆盖;黑龙江省数字化的经济总量已占GDP约30%。

  在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中国一重生产车间,工人操控吊钳吊运加热后的锻件(2023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在中国一重,数十米长的巨大毛坯件“听话地”在机床上按设定程序转动,磨削成大型船舶、水电站的基础构件。一重集团(黑龙江)重工有限公司数字化办公室经理张继鹏说,依托5G专网和工业网络站点平台,轧电车间34台数字控制机床都安装了数据采集模块,实现了机床联网、能耗监测及车间透明化管理。

  “数字工厂”如火如荼,“数字农场”建设也热火朝天。记者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看到,整个农场实现5G网络覆盖,可以对农田进行全要素数据采集。在生产季,“叶龄仪”通过5G+高清AI摄像头,对水稻的叶龄智能诊断、病害识别;水渠边,自动水位仪根据土壤墒情监测,定时定量开启闸门灌溉庄稼。

  这是2023年8月10日在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拍摄的利用数字技术的叶龄诊断仪。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从巍巍大小兴安岭到茫茫长白山林海雪原,从宽广辽阔的草原到蜿蜒入海的江河……东北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森林面积、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占比均居全国前列。

  这是2023年9月19日拍摄的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电站局部(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群英西泡及北站泡,一块块光伏板在水面有序铺开,大庆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示范工程实现了并网发电。这是中国石油系统内首个水面光伏项目,可年均发电27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达2.2万吨。

  2023年12月7日,工作人员在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舍场300MW光伏发电项目中控室监控设备正常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聚焦“双碳”目标,坚持绿色发展,不仅让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向未来有了绿色发展底气,更让东北地区借势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这是2022年9月1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车间拍摄的“复兴号”动车组车厢。新华社发(申皓文 摄)

  “更智能、更绿色、更舒适、更友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匈塞铁路动车组项目设计经理荀玉涛对记者说,列车完全遵循欧盟技术标准,大范围采用环保材料,材料可回收率提高10%,材料可降解率提高15%。“我们还提高了电制动率,减少车辆走行部件损耗。车头流线%。”他说。

相关产品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